人物简介:彭哲,男,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以排名第一的总成绩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三年期间,他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参加暑假“三下乡”并获得优秀调研报告特等奖,被评为实践活动优秀个人,获得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曾获得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三等奖和“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师生作品展二等奖,以及中国新媒体大会“优秀志愿者”。彭哲曾撰写的两份调研报告被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录入书籍并出版。他曾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曾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两篇论文。
岁月长河川流不息,时光总是飞逝如梭,刹那间便了无踪影。虽然年月与光阴终将逝去,但潮水拍打河岸,总会留下痕迹。在潮水退去之后,那些被留在岸上的贝壳里,有沙砾经过打磨后形成的珍珠,光泽温润,晶莹明亮。
【锦时筑梦,且待芳华】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自从高中时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自招考试,彭哲就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很感兴趣,尤其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他认为网新这门专业集齐了文科、工科、艺术的核心,从新闻传播学理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到数字动画、艺术设计,各方面都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与实践能力。
大一的他,在学长学姐保研的宣讲会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那一刻的彭哲决定踏上保研之路。下定这个决心还有一个原因——“对于观察世界的好奇”。“运用学习过的知识,以更多元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世界的视野宽阔了,方式多元了,生活中各种灵感就会迸发,这能沐浴自己,也能感染周遭。”彭哲说道。
谈及一直以来的梦想,彭哲说,北京师范大学是一直以来所追寻的梦校,对理想的追求是他保研的最大动力。确立了保研的目标之后,彭哲便开始了解有关保研的消息与经验分享,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为他提供了许多帮助,在他们的推荐下彭哲关注了一些公众号,比如保研人。
谈到保研中所做的努力,彭哲说,专业学习在任何阶段对他而言都是首要任务,一是努力保持成绩,二是真实地汲取知识。大一阶段的彭哲,除了学习之余也参加了各种竞赛和科研活动,他说到在大一阶段结果并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竞赛和科研活动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并为之打下研究基础。大二阶段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申报项目并参报比赛,大三阶段继续深入产出相关成果,比如论文和延展项目等等。
如今的他已然顺利保研至北师大的传播学专业,他寄望未来自己能够继续做好喜欢领域的研究,纯粹且简单地学习,日后也会考虑读博,往更高的领域深造。
【为者常成,行则将至】
“乡村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依靠媒介去了解总会失真和片面,我想切身了解清楚真实的乡村状况与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大一的三下乡活动给了彭哲一个深入认识乡村的机会,从这时开始,彭哲便确定将今后的研究重点放到乡村上。他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对于出生在城市的新生代而言,或许只是幼年时遥远的记忆,甚至成为一种仅存于书本上、媒体上的图文资源。
三下乡是培养科研实践能力,运用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好机会。彭哲在三下乡活动中表现十分突出,所在团队获得了2021年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但这其中的辛苦也让他和组员们备受煎熬。
因为问卷设计出现问题,彭哲在实践中途重新设计了六份针对不同人群的问卷,每天清晨被闹钟声惊醒,傍晚为了赶上人群聚集时刻与落日赛跑。好在辛苦都是值得的,彭哲说,在三下乡活动中,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看似简单且独立的社会议题,实则复杂且交错,因此意识到多学科理论与思维的重要性,这也启迪了他去学习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从中汲取养分。
彭哲在项目与课程中认识了传统工艺领域的老师,在实际考察可行性之后,他开始研究农村传统工艺,并主持了2021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产品化发展模式研究》。在这项课题研究中,彭哲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访谈对象,他是残肢人士,也是一名非遗传承人。他成立了一家雕刻厂,以残帮残,招收了一批徒弟,带动了残肢人士的就业。这个故事带给彭哲很大的触动,给予他生活上的指导与灵感。
彭哲曾获2021年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三等奖。他坦言,数据新闻大赛的困难主要是在可视化的呈现上。因为第一次做,对程序操作基本上是一边做一边学,最后熬了几天夜才提交上了作品。作品灵感是源自于当今社会网络流行词的盛行,慢慢让人忘记了该怎么去组织语言。于是做了“文字失语症”的数据新闻。
对于这个研究他有着深刻的感悟,“语言不该造成群体内外的沟通障碍,我们应该减少对手机和互联网的依赖,去书中、生活中,寻找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学会主动表达,拥抱自己不曾涉足的领域,把多元的想法和观念传递给他人。相信语言文字的‘巴别塔’终将坍塌,人类将更加了解彼此,分享灵魂、思考和爱。”彭哲说道。
【凡是过往,皆成序章】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保研是一个带着压力不断努力的过程,别人看来确实是辛苦,但因为找到了研究兴趣所在,对彭哲而言一切付出都会有一种不断接近成果的欣慰感受。“学习也好,生活也罢,乐观的心态是我最大的天赋。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彭哲如此评价自己,他也曾有过受挫的时候,但他从没有把挫折当做挫折,相反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对待它们带给自己的教训,至少这次的“不成功”让他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某种意义上就是成长过程中的成功。
山高路远,款款同行。在走向保研的道路上,彭哲十分感谢方提老师和段峰峰老师,两位老师在研究选题、研究方法、实践过程、论文撰写、竞赛等方面都给予了他 很多指导,而彭哲也被老师们的温柔、耐心、认真激励。
采访的最后,彭哲对正在备战的考研人和学弟学妹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专注这个领域,注重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摄入,兼顾前沿学术热点,并多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然后一步一步踏实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多关注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关注自己到底摄取了多少内容,而不是关注自己与他人相比相差了多少。同时,要多发现自己热爱之所在,不建议为了达到某种指标而强迫自己做某件事。适量的自信,少量的emo,然后勇往无前。
李叔同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路的风从麓山下的仁爱精勤吹到海淀区的百廿木铎,遥远的回声袅袅而来,诉说着一个期待了数年的笔墨终究渲出满地繁花的故事......